暑期支教进常山!秀城实验教育集团为山乡少年点亮先贤梦
作者:嘉兴市教育局 信息来源:嘉兴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5-09-05 08:56

今年夏天,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文明办)、浙江省教育厅联合主办、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少儿频道承办的“浙江有礼——传承优秀先贤文化”暑期支教公益活动顺利开展。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组建多学科支教团队,奔赴常山县辉埠村未来乡村生活馆,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支教行动。

浙江省少儿频道对本次支教过程进行全程跟拍,用镜头细致记录下老师们在课堂上的专注神情以及课余时间与孩子们温情互动的美好瞬间。

文墨里藏千年事

漏强老师带来的创新课程《文脉狼烟:诗海寻踪计划》,孩子们化身“文化守护者”,在“狼人杀”主题推理战中开启时空穿越之旅:淘汰者需留下衢州先贤赵抃“一琴一鹤”的典故、“清献”谥号等线索;答对陆游等先贤的诗词题目,才能解锁狼人踪迹,答错则会触发危机;更要结合“柯城区”地名文化,通过古诗接龙投票淘汰隐藏的伪装者!几轮紧张智斗中,孩子们沉浸式感受浙江先贤风骨、解码经典诗词内涵、挖掘衢州文化基因,在真假线索的博弈间点燃智慧星火。

诗行里溯先贤迹

杨佳文老师与孩子们来了一场诗词之约。古诗词大会上,杨老师与孩子们共探平仄奥秘,在问答里感受“危楼高百尺”的壮阔与“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赤忱,还将《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分发给孩子们,让千年文字在孩子们心中苏醒。常山江畔,她与孩子们共同吟诵《三衢道中》。江风伴流水,“梅子黄时”的诗句与眼前景致相融,每一位孩子的声音里有了画面,触到了优秀先贤的足迹。读懂诗美,感受诗韵,更知文化之根。

古乐里蕴中国味

何胤骄老师与孩子们共赴一场妙趣横生的音乐之约。何老师带着“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素养拓展课”走进孩子们的音乐世界,以《哪吒》中的民族配乐为钥匙,引导孩子们聆听、辨识琵琶、唢呐等民族乐器,借电影画面感受其魅力。第二课时,孩子们用吸管、粘土制作简易排箫,在裁剪、测音高中体验探索乐趣。最后一课,她与孩子们及其他支教老师共唱《小美满》,为这段旅程画上句号。这段经历以音乐为桥,让孩子们亲近非遗,感受创造与合作的美好,愿“童声民韵”长久陪伴他们,激励其唱响“美育新声”。

古技里显运动魂

厉云涛老师带着孩子们推开古代体育的大门,《制弓·感受射艺古韵》的课堂上,掌心弯出优美的弧线,细线缠绕时发出细密的声响。孩子们盯着自己亲手做的弓箭,箭杆轻颤如待飞的雀鸟。靶场之上,箭矢破空的锐响撞碎晨雾,射准的欢呼、比远的呐喊滚成一团,小脸上沾着木屑也顾不上擦,个个成了眼神亮闪闪的“小射手”。第二课时的《捶丸》课堂上,球杆便在手中跃动起来。彩球在草地上划出温柔的弧线,屈膝瞄准的模样有模有样,憨态里藏着不服输的劲头。孩子们对古代体育的热爱,早已随着汗水钻进了心里。

律动中承报国志

熊孝强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在运动中感受文化的力量,在欢笑中汲取向上的能量。熊老师的《旗魂·精忠志》,将旗帜舞融入先贤文化的传承中。课堂上,孩子们每一次旗帜的扬起,都像是对岳飞等先贤爱国精神的致敬。而《活力·向上歌》则是一堂充满活力的跳操课,希望通过这堂课,传递给孩子们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一场肢体的律动,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孩子们在运动中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先贤们的家国情怀。

四天的支教时光转瞬即逝,诗词里的千年文脉、古乐中的非遗韵味、古技里的运动精神、律动中的家国情怀,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这场“浙江有礼”之约,以创新形式让先贤智慧照进童心。愿这份浸润心灵的文化力量,化作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星光,让优秀传统在代代相传中绽放新辉。

薪火相传,让文明之光照亮更远前方

此次常山支教行,是秀城实验教育集团践行文明传承使命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学校已连续三年深耕“浙江有礼”暑期公益支教行动,从课程设计到落地执行,始终坚持以教育为桥,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年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也是学校践行社会责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秀城一批批青年教师更是以专业素养为基,用创新思维为翼,在趣味互动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不仅展现了秀城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更让“文明”二字有了青春的温度。

未来,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将继续以公益支教为纽带,深耕先贤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文明素养培育,让更多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成长,让更多山乡少年在文化浸润中立志。相信这份以教育为底色的文明之约,终将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让“浙江有礼”的风尚蔚然成风,让先贤文化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