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案例分享“双向奔赴:关于数字时代备课效度的成长故事”
作者:嘉兴教育督导 信息来源:嘉兴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5-08-28 08:45

在传统督导中,学校往往将督学视为“检查者”。作为一名刚从校长转型的责任督学,笔者致力于打破当下督导困局,“双向奔赴”这一信念移植督导工作中身在“督”位心为“校”谋,努力做学校管理的温暖守护者。                         

一、案例描述

数字时代的备课方式,从纸质备课转向电子备课,从个人备课转为协同备课已经成为日常,初衷是研教研学,博采众长。

然而在督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部分刚踏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本应该进入认真研读教材、了解编者意图、设计个性化教案的历练阶段。但依托便捷的数字手段,期初轻松拷贝同伴教学设计,一学期的备课任务就可以轻松完成。这样缺乏自主思考,备课和教学分离,备归备,上归上,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开无轨电车,自身专业成长堪忧。

笔者负责的第五责任区下属小学,原本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中学校。近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可。但由于生源急剧扩张,每年有10多位新教师入职,亟需专业引领。

二、案例分析

基于此,每次下校督查的时候,我总是有意识地关注青年教师的备课以及实际落实情况。

(一)会诊预约——聊问题  商举措

为了给学校减压,在每学期初的首次下校督导时,我总是拜访学校领导,了解近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青年教师,是否有教学素养不错需要提携引领的;是否有教学常规不到位需要协助督促的……便于针对性指导。

在9月初的交流中,校领导提到数字化时代,青年教师电子备课和专业成长相悖的困惑。并坦诚地告知: 2024学年刚入职的新教师小洪,教学常规和教学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希望我在督导的时候能够指点一二。

我们双方就电子备课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避免单纯“拷贝”、避免开无轨电车、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研修层级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共识。

双方交流的过程,没有居高临下的教育,而是心对心地探讨交流。督导和学校,俨然成为发展共同体。

(二)沉浸调研——细观察  督到位

根据和学校的约定,国庆上来的一次常态督导中,我重点关注了新教师小洪的语文课堂。

整个课堂教学,实在令我傻眼:整整40分钟,竟然只教了5个生字,没有知识拓展,有的只是机械地认读。如此教学,何谈学生的素养培育呢?老师了解二年级语文的教学目标吗?我心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难怪学校领导忧心忡忡!

下课后,我不动声色地要求查看教学设计,小洪明显比较为难。看到我困惑的眼神,无奈告知还没有备课。更意想不到的是:前面已备教案中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非常翔实,但都是同事的设计。哎!敢情她下载备课资料时,连名字都没有更改?还何谈教材解读呢?面对稚气未脱、懵懵懂懂的小洪老师,我真是焦急万分。

(三)成长议事——重交流  缓压力

督学不同于学校管理者,我希望自己不是铁路警察,而是一位温和的引导者。

课后,我泡了茶,邀请她来到学校的教师书吧聊天。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我按捺住内心的着急,三言两语直接点明备课存在的问题,小洪脸上有难掩的紧张。这样的督导,显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

话题一转,就开始和小洪聊语文课。让她自己分析优缺点,然后直言不讳地指出本堂课的教学容量和教学方式问题,特别是二年级学情特点。同时现身说法,绘声绘色地指导了字词的教学。

因为是探讨教学方式,在不知不觉当中,我的角色从一位督查者,转换成了指导者。小洪不再带有一种紧张抵触的状态,而是进入真心求索的状态,双方共同沉浸在虚拟的课堂教学中,共同绘就理想的成长路径。

三、案例反思

以上案例,引出青年教师在数字时代的成长电子备课管理于学校而言,并非难在无解,而是难在多元;于责任督学而言,并非难在见微知著的敏锐,而是难在穿针引线的慧心。启示有二

(一)督不越职,做学校管理的“贤内助”

督学和学校应该是教育生态的共建者。责任督学是学校的“第三只眼”,不定期深入校园,用眼看、 用耳听、用心悟,找寻学校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既要择高而立“督”,更要贴地而行“导”

在督学本着“为学校服务、为校长分忧”的心态开展工作时,就破除了检查与被检查的冰冷角色;在督学发挥智囊作用毫无保留地建言献策时,督导的过程,也就成了服务的过程

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双方双向奔赴,同频共振,共同书写温情故事。

(二)导不越位,做师生发展的“领路人”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只是严厉的督查,给学校狼来了的感觉,师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督学要调整常规思路,善用师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巧妙地指出问题,能引会导,那么督学的过程是温和的,双方心头是甜美的。

本案例显示的是数字时代普遍存在的一个管理堵点,这需要教育智慧。通过转换督导思路,四两拨千斤,既温和地实现督查问题的落实又为师生的素养发展保驾护航

养鱼贵在养水,养花贵在养土,教育贵在温暖人心。”做一名温暖的督学,不是同理么?当督学和学校双向奔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构建温暖和谐的督学生态

(作者:吕慧樱,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